文艺界(准确的说是文化圈)里,我们经常听到某某与某某不和,某某与某某斗气等消息,最后都归结为:两人不分伯仲,文人相轻也。
“文人相轻”全句为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”。那么是哪大神总结出来的呢?又是说的什么事呢?
话说在东汉年间,有一个儒学世家,这个家里只要是起了名字的,都是牛叉的人物,都有了不起的著述留传于世,而且个个都是刀笔吏,连皇帝老子都惧几分。
这个家族就是扶风班氏,今天的主人公就是班固。
班固有多牛呢?老子是班彪,就是那个写《史记后传》的作者;其伯父班嗣,就是那个“家有赐书,内足于财”,虽修儒学,最后却在道家学术上取得了成绩的“不学无术”之人;其弟班超,就是那个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,为西域回归、促进民族融合,做出了巨大贡献,被封为定远候的班超;其妹班昭,就是那个续写《汉书》的奇女子,如果你还不知道,那应该听过《东征赋》和《女诫》吧,就是这两文的作者。这个奇女子牛叉到什么程度?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,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,号“大家”。邓太后临朝后,曾参与政事。
话说班固与傅毅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,均为扶风郡人,经历也极为相似,班固16岁时到洛阳太学求学,与傅毅成为同学,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。永平五年(62年),班固迁为郎,典校秘书,二人又在洛阳相遇。
在反对迁都长安问题上,班固作《两都赋》,傅毅也作了《洛都赋》、《反都赋》。汉章帝即位后,召傅毅为兰台令史,二人又成了同事。
傅毅作《显宗颂》十篇,显于朝廷,(出自:丁仪《诗学渊源·卷八·傅毅》:以明帝庙颂未立,乃依《清庙诗》作《显宗颂》十篇奏之。由是文雅显于朝廷。)班固心中颇有不平,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“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,下笔不能自休”,引出了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”的千古话题。(曹丕所提,原文如下:)曹丕《典论》: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傅毅之于班固,伯仲之间耳,而固小之,与弟超书曰:“武仲以能属文,为兰台令史,下笔不能自休。”夫人善于自见,而文非一体,鲜能备善,是以各以所长,相轻所短。
因此,“文人相轻”、“不分伯仲”是曹丕总结,评价班固与傅毅之才华。“下笔不休”是小心眼儿班固评价傅毅的。
谢谢阅读,说得对与不对,敬请指正,码字不易,欢迎交流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华夏书画展微信公众号。